上篇提到國防部號稱"建國百年大戲"的"勇士們", 除了拍不出質感外, 對於史實的描寫上也有諸多的謬誤...
以至於落得收視率不佳, 惡評如潮的窘境...
目前該劇撥到第二部"關鍵一役", 故事主軸是台籍日本兵的歸鄉路迢迢, 並陰錯陽差的參與了金門古寧頭戰役...
看起來也存在著與第一部一樣的問題...
不過, 畢竟故事的鋪陳是擺在幾個台籍日本兵的身上, 不像第一部的主軸是特定的歷史人物張自忠將軍...
所以比較沒有劇情悖離史實的問題...
但是, 仍然在幾個小兵內心的刻劃描寫上, 存在著著力不足的缺點!!
嗯~~還是回歸討論的正題吧!!
勇士們該劇第一部"光榮時刻",
由張自忠早期的長城喜峰口(1933年)戰役演起, 歷經為與日軍周旋任冀察政務委員(1934年)與
平津市長(1936年)
(編按: 這段期間輿論誤認為張立場親日並抨擊其為漢奸, 此為張最為忍辱負重時期!!),
後抗戰爆發回歸中央任國民革命軍59軍軍長, 參與臨沂戰役, 徐州會戰, 隨棗會戰, 演到最後
1940/5/16殉國於棗宜會戰第一階段.
該劇並未對當時的歷史背景與複雜的政治情勢有較深的著墨, 導至觀眾霧裡看花,
只看到場景變來變去, 不明瞭其來龍去脈, 甚至誤以為喜峰口之役為抗戰中的一場戰役!!
由於苦命老爸前幾集並未完整收看, 故僅就該劇中所看到的謬誤加以說明如下:
1. 大刀隊並非由張自忠所創, 當然也絕不是"有餘堂"所樂捐的!! 早期西北軍的大刀是主帥馮玉祥所引進,
做為近身格鬥, 斬馬 (如果還有馬可砍的話...) 等用途, 故西北軍系的國軍把大刀變成一款制式武器.
當然, 這"有餘堂"的捐刀橋段也可能是編劇為增加戲劇性而杜撰, 這雖無可厚非, 但還苦命老爸還是得
在此澄清一下!!
2. 日軍第39師團長村上啟作少將 (該劇誤植為中將), 在棗宜會戰開打前, 嚷著要找張自忠報作戰失利之
舊仇?? 這點絕對要澄清一下, 臨沂戰役日軍作戰序列根本沒有第39師團, 何來戰敗舊仇??正確的說,
臨沂戰役是台兒莊會戰的前哨戰, 參與的日軍為板垣征四郎師團長麾下第5師團的第21旅團(板本支隊)
與國崎支隊, 臨沂位於國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 右翼, 國軍作戰序列主要為張自忠的第59軍與
龐炳勳的第40軍. 張與龐宿有恩怨, 然在司令李宗仁協調下張放下成見與龐協力重創日軍第五師團,
令其退守莒縣而無法與台兒莊地區的日軍磯谷廉介第10師團會合, 為國軍正面戰線上第一場重要勝利
台兒莊大捷創造有利契機!!
3. 棗宜會戰為日軍發動的報復性質戰役基本上沒錯!!但它是為了報復國軍1939年底發動的冬季戰役. 作戰
目的是要尋求決戰機會以重創第五戰區的國軍兵力於棗陽-宜昌地區, 決不是要找張自忠報仇....
張自忠將軍壯烈犧牲的情操當然令人佩服, 但硬要牽強把日軍作戰目的"格局"縮小到解決個人恩怨上, 也
未免太扁抑日本人與吹捧張自忠將軍了!! 棗宜會戰的結果是日軍雖蒙受慘重損失, 但的確重創第5戰區的
國軍到抗戰結束前都無法恢復其有生力量. 同時日軍並進佔宜昌, 使得日機得以宜昌為前進基地對重慶實施轟炸!!
4. 關於張自忠將軍殉國的經過有2~3個版本, 一般常見的含糊說法是在南瓜店陣地與日軍血戰身中6槍而亡, 另一
說則為日軍第11軍在作戰時意外截收到國軍第33集團軍(張自忠為集團軍司令)通信而加以搜索, 意外發現張的司
令部而加以圍攻擊殺(個人認為這個最平凡無奇的版本卻最為可信!!). 最後的版本僅見於大陸資料, 一樣犯了大陸
文獻"唬爛不用繳稅金"的老毛病....日軍第11軍39師團231聯隊藤岡一等兵, 端著刺刀衝向高大威嚴的中國軍隊最
高指揮官....又變成了章回小說!!不過, "勇士們"該劇顯然為了戲劇效果選了最後這個最為"唬爛"的版本....
5. 一直以來, 苦命老爸認為張自忠將軍率區區2個團加一個特務營2000人兵力渡襄河截擊自棗陽轍退的日軍, 卻遭
日軍全力反撲而遭圍殲是錯估形勢....
(編按: 戰場情況本就瞬息萬變, 錯估形勢並不可恥!! 德軍曼斯坦元帥對庫斯克戰役後期蘇軍兵力的估計也是錯得有點離譜,
但絲毫無損個人對其戰略素養的崇拜!!), 但後來看到張自忠將軍殉國前給副司令馮治安的信函後, 才發現張將軍一心求死
....雖最後求仁得仁, 但仍令人感到惋息與不值!! 死有輕於鴻毛, 重於泰山...若張自忠將軍能繼續活著指揮作戰, 應能對國
家做出更多貢獻!!
快掛了, 苦命老爸要睡覺去了....各位版大晚安!!!!!
**張自忠將軍(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留言列表